第088章 门道(求收藏求追读)_重生仙途从大宅门开始
笔趣阁 > 重生仙途从大宅门开始 > 第088章 门道(求收藏求追读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088章 门道(求收藏求追读)

  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们并没有放浪形骸,因为下午还有其他的安排。

  吴鲁、文廷式、白景杉带领着新科进士在礼部恭候读卷大臣,銮仪卫使、礼部尚书侍郎,以及受卷、弥封、收掌、监试、护军、参领、填榜、印卷、供给、鸣赞等等在这科考试中出力的人。新科进士们拜谢拜谢再拜谢。

  全套流程走完,也到了下午了,然后是更盛大的筵席,这次不少人都喝多了。

  白景杉在酒宴之后,被来福扶上马车的,一到马车上,白景杉就清醒了过来。第二场筵席,作为探花,虽然没有像状元吴鲁那样被集火灌酒,可是对于同年们的敬酒,白景杉也没有任何推辞的就干了。

  白景杉回到白家的时候,只见大门口铺了一层厚厚的爆竹的纸屑。下人们一个个的都亢奋的不行,早就站立在院里的两旁。

  白家众人从上到下,都站在院子里等着白景杉。一见白景杉白老爷子大笑着说道。

  “我们白家的探花郎回来了!”

  白景杉走过来的时候,大家也闻到了他身上的酒气。

  “这是喝了多少啊!”二奶奶连忙说道。“杏儿,你去安排一些醒酒汤过来!”

  “妈,没事!”白景杉连忙说道。

  “今个是咱们白家大喜的日子,二奶奶,你说句话吧!”白老爷子面上始终带着笑容。

  “成,那爸,我就做主了!”二奶奶接着过话头,然后笑呵呵的说道。“白家所有人以及药铺的掌柜、管事们,都赏三个月月例。”

  满院子的下人听了二奶奶的话,都欢呼起来。荣誉是主家的,银子才是自己的。

  “都甭在这站着了,让景杉休息休息,他又跑不了。”白老爷子在二奶奶说完话之后,对着所有的人说道。

  “爷爷,我扶您回去!”白景杉明显感觉白老爷子身体有些不济。

  “好!好!好!”白老爷子开心的不行。

  白景杉扶着白老爷子,二奶奶和三奶奶扶着白老夫人。等到了老爷子那屋,白老爷子问白景杉。

  “这科举就算到头了,之后有什么打算!”

  “明个上午还有流程要走,下午我去老师府上一趟,和我老师好好研究研究!”白景杉笑着说道。

  “好。凡事多听听你老师的,我现在最庆幸的就是当时和你老师见了一面!”白老爷子也笑着说道。

  “那爷爷,奶奶,你们早点休息,我先回去了!”

  “你们都回去吧!”白老爷子也有些累了。

  白景杉和二奶奶三奶奶退出去之后,就和二奶奶先回二奶奶那边了。二爷白颖轩、白诗雨、景琦和玉婷都在。

  “你回来我就注意到,怎么见你不是很高兴,不经意间就会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。”

  二奶奶看着大儿子问道。

  “虽然得了探花我挺高兴的,但是我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,中进士没问题,但是不至于中这么高!”屋里都是至亲,白景杉也没有什么隐瞒,说出了自己的担忧。

  “怪不得你和老爷子说要去黄先生那里,你到时候问问黄先生吧!”二奶奶也不明白这个,也只能让大儿子问问他老师。“今个知道你中了探花,不少家里都让媒人上门了,好在你和诗雨定亲了,不然我得头疼死。”

  又聊了几句,白景杉就带着白诗雨回自己的小院了。

  “相公,你真厉害!”白诗雨拉着白景杉的手说道。

  “还成吧,这里的事我还有些闹不明白!”白景杉对于自己中了探花,一直很忐忑。要是不搞清楚这件事,搁在自己心里一直得惦记着。

  第二天一大早,哪怕昨晚一醉不醒的新科进士也都得爬起来,因为今天还有一番忙碌等着呢。

  一大早打着哈气,身上还有没消散的酒气的新科进士们就集合在了鸿胪寺,因为要先在这里学习一些为官的基本礼仪。尽管今科进士已经有好几位是拔贡官出身,可是毕竟占了少数。

  学习完礼仪之后,就是领取朝服和册宝。新科进士们穿戴一新之后,就在鸿胪寺官员的带领下,拜见光绪皇帝。吴鲁代表今科进士说了一些忠君为民,表决心的漂亮话,光绪皇帝就打发这些人出去了。

  天地君亲师,天、地三鼎甲昨天已经拜完,君,今天已经拜完,接下来就要拜“师”了。这个师是孔庙里的至圣先师们,说白了就是新科进士去孔庙告诉诸位先贤一声。

  这套礼节说着简单,实际上极为复杂。因为孔庙里不只有孔夫子,还有配享的四圣十二哲,以及在东西殿内的六十二位先儒。

  所以除了跪“至圣孔子”的神位之外,还要依次跪“亚圣孟子”“复圣颜子”“宗圣曾子”“述圣子思子”,还要把东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。

  每拜一位至圣先贤的礼节都各不相同,而且顺序更不能有一点的错,好在一边有鸿胪寺和礼部的专门司员陪着指点一二。

  祭拜完孔庙,就剩下里进士题名碑了。出了孔庙,大家才算轻松了下来,又走到一边的国子监,这里就有很多新科进士熟悉了。大家兴冲冲来到国子监后面的碑林,找到了属于自己那块,在上面找寻着自己的名字。

  又是一番繁琐的仪式之后,光绪十六年庚寅科的所有考试及礼仪流程全部结束了。

  看着刚刚还在口中道着恭喜的司员纷纷离场,大多新科进士又都开始不知所措了。自觉学文还行的,还能在三天后的朝考拼一下;而本身就有官职的,自然已经知道自己的前程了;剩下的大多数人不由得又为前途担忧起来。

  也没多大功夫,不少新科进士开始纷纷和众人告辞。白景杉也随大流离开了国子监。之后白景杉直接去了黄思永府上等着黄思永回来。也没等多久,黄思永就下值回来了。

  “学生拜见老师!”白景杉仍然躬身施礼道。

  “呵呵,这刚学的礼仪这么会就忘了!”黄思永笑着说道。

  “老师永远都是我老师!”白景杉郑重的说道。

  “就是逗一逗你!”黄思永笑着摇了摇头,又看着白景杉说道“是不是最近很疑惑!”

  “是的老师,我自己清楚自己的情况。要说我中个二甲四五十名进士已经顶天了,可是我现在中了探花。这里面的门道,我是一点不知。”

  白景杉认真的说道。

  “其实,从会试开始,这里面的门道就多了去了!”黄思永看着白景杉说道。

  “还请老师给学生解惑!”白景杉恭敬的说道。

  “你知道会元和第二名第三名的位置了么?”黄思永看着白景杉问道。

  “夏曾佑二甲八十八,王贻典更是三甲五十,吴荫培二甲头名!”白景杉特意留意了一下,可正因为留意,所以才更纳闷。

  “张謇,想必你是知道的。”黄思永见白景杉点了点头。“上一科,翁同龢就想点他会元,可惜阴差阳错,点了别人。这一科潘祖荫也想点他会元,可惜又没点中。”

  “还能这样玩么?那这科举还有何意义。”白景杉都被惊到了。

  “因为他身负若大的名望,所以很多人都想拉拢他。”黄思永看着白景杉笑着说道。“你也身负名望,你以为没人这么对你做么?仲山兄是会试的同考官之一。”

  “你也不需要会元的名头,所以事情自然好办的多。”黄思永看着白景杉继续说道。“殿试的时候,除了前十名的卷子交给皇上点三鼎甲,其他排名大多一样。你也在这十名里,不过你是第十名!原本的第一是文廷式、第二是吴鲁、第三还是吴荫培。皇上不知为何调整了文廷式和吴鲁的排名,而且第三直接点了你,所以吴荫培只能屈居二甲头名。”

  “我抢了吴荫培的探花?”白景杉指着自己说道。

  “可以这么说。”黄思永点了点头,然后又继续说道。“知道为什么会试和殿试的排名差距这么大么?”

  见白景杉摇了摇头,黄思永耐心的解释起来。

  “吴鲁和为师的出身都一样,都是拔贡官。为师查了一下,十四年乡试中举之前吴鲁已经一步一步从七品官考取了军机章京。和你老师我当年一样。十五年会试不中,今年就中了。

  身为京官,对于何人出任主考副主考,自然一问便知,而且久在中枢,对这些高官的行为偏好、文风更加熟悉。对症下药,自然能高中。”

  “咱们再说一说文廷式,呵呵,这位的背景更加深厚。”黄思永看着一副倾听模样的白景杉低声说道。“文廷式不仅在去年考取中书第一名,而且之前来京之后,他在户部侍郎长叙府上做教习,教导长叙的子女功课。文廷式考取中书能得第一名,也是翁同龢和汪鸣銮联手造就的。”

  “清流、帝党、事务官!”白景杉说了一句。“或者也可以把我看成后党、清流。”

  “呵呵,这回明白了吧!”黄思永笑着说道。“要说学问,比你们强的不是没有,但是之前我就说,会试以后考的不完全是学识了,声望、背景、人脉哪一点都会影响殿试的成绩。”

  “还是老师您看的透彻!”白景杉佩服的说道。

  “看到的多了,所以为师对你有信心。不过为师也没想到,皇上真会点你中三鼎甲之一。”黄思永感叹道。

  “那您觉得皇上会是何意,或者这里面有没有太后的意思?”白景杉猜测的问道。

  “这个就不知道了,而且翁同龢这几科极力拉拢年轻一代。”黄思永皱眉的说道。“之后怕有争权之事!不知道翁同龢之后会不会盯上你!”

  “我这刚把户部的事捅出去,不会让翁同龢误会什么吧!”白景杉问道。

  “翁同龢才到户部多长时间,他不会为了这个事对你发难,可能感谢你还来不及呢!”黄思永也思索了说道。“就怕他认为你这是在帮他争权!”

  “唉,我就是欠儿。想着为国为民,不免还是陷入这朝堂的漩涡。”白景杉懊恼的说了一句。

  白景杉身为探花一定会被授予正七品翰林编修的,关家老爷子这么多年,也是这个差事。这个差事除修史编书外,就是观政。学习各部衙门如何执政,学习内阁如何处理公文。当然也可有可能被派到各地“采风”,也就是到各处游历。

  之后有机会可能外放到地方上为知府或直隶州的知州,不过这个要看各省有没有缺额。现在大清的官员太多,候补的官员一大堆,而且哪怕这边有了空缺,也得有人保举你能放实缺。

  因为有些候补官员直接就是捐官出身,翰林院外放的候补官员比这些捐官还能好很多。因为自己的座师大多是朝中高官,还有同乡、同年帮衬。

  有句话不是说么:“朝中有人好做官”。

  翰林院还有一条晋升之路,就是充任各地乡试考官,或者充当各省的提学官。总之从七品一跃成为四品高官,这个过程没有十年都不用想。

  张之洞也是探花出身,可是从正七品翰林编修到出任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,用了十七年(1863-1880)。之后因为上书得到慈禧太后的重视,才能平步青云一年之内连续升迁。完成了由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晋级到从二品内阁学士的奇迹。

  第一条路可以算是事务官的路,有机会在地方上一展所长,但是晋升之路艰难异常。第二条路可以算是清流官要走的路,虽是通天之路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。而且不必为了升迁钻营,只要养望,提升自身学识就行,主打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。

  当然这两条路都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走的路,对于白景杉来说,他还有一条路可以走。

  “老师,我要是不走传统的两条路,要是直接出洋留学呢?”

  面对白景杉的提问,黄思永不由陷入了沉思,突然黄思永一拍双手。

  “对于你来说,出洋应该是现在最好的选择!别人是科举无望才出国,类似你中慧师兄,他虽然聪慧,但是举业一道实在没有天赋。”黄思永越说越觉得这条路正确。“你出去四年回来虚岁也才18,运作一下升任个正五品应该没什么问题。在之后是走外放一地知府还是走补六部侍郎的路,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了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